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刘兰芳艺术中心» 刘兰芳艺术研究所» 重点项目

2.提升鞍山评书学术地位的建议

市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之二

关于提升鞍山评书学术地位的建议

上世纪5080年代,鞍山曲艺名家新秀辈出,在全国产生了极具震撼的影响力,鞍山评书是鞍山曲艺当之无愧的掌门代表,并为鞍山赢得了“评书之乡”的美誉。这是鞍山从未曾有过的文化现象

今天,随着大众审美和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鞍山评书逐渐失去往昔的辉煌,为了保护传承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20086月,鞍山评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几年来,从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到保护传承工作的具体实施,取得了切实可见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敏感地发现鞍山评书在中国曲艺理论研究领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影响力难以抬升,成为制约鞍山评书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有三

重表演轻理论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评书表演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老、中、青、少传承序列,曲艺表演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评书理论研究领域,鲜有曲艺理论文章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更是凤毛麟角,鞍山评书在中国曲坛的地位岌岌可危。

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统筹鞍山评书传承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舞台表演到理论研究,从口头文学到评书创作,都具有极高艺术与学术价值,我们对此开展的研究工作明显滞后。表现为:缺乏顶层设计,缺乏政策支持,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缺乏资金保障等。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尚待完善随着老一代曲艺家的相继离去,评书艺术百花艳的局面已经结束,具有较高艺术性、强烈时代感、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脍炙人口的新书目鲜见,专业评书演员凤毛麟角。鞍山评书专业理论研究人才匮乏,严重制约评书艺术传承发展,鞍山评书成为永远的乡愁文化。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四点建议。

1.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评书之乡”文化品牌的认知鞍山评书走向全国凝聚了几代说书人的艰苦努力。从“评书之乡”到“中国曲艺之乡”再到“中国曲艺名城”,将激活鞍山地区曲艺文化市场,催生曲艺文化产业新业态,由此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将极大提高鞍山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扩大鞍山知名度。

2.注重曲艺研究,开展学术活动一是发挥鞍山高校资源优势、科研优势,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建立一支专兼职评书艺术研究专家型团队,多维度、立体化研究鞍山评书在中国评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为鞍山评书科学传承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举办第三届“千山书荟”,设立学术论坛专题研讨活动,搭建南北评书艺术交流、学术互鉴平台,促进“千山书荟”成为全国惟一综合性的、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交相辉映的曲艺高端活动。

3.筹建评书资料中心依托刘兰芳艺术馆筹建全国首个评书资料中心,广泛收集评书相关资料,建立说书人档案,形成北方评书档案数据库,待条件成熟升级为中国评书文化艺术馆,以地标文化创建鞍山特色文化品牌,助推曲艺文化产业发展。

4.充分重视,广泛支持一是从市委、市政府层面长远谋划、统筹布局,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名城”创建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二是形成鞍山评书资料共享机制,依托广电传媒、艺术研究非遗保护、档案馆文化馆、高校等单位留存的纸质、声像与实物资料,建立多元化共享模式,以利形成鞍山评书保护传承的合力。

(发言人:金 市政协智库专家、鞍山师范学院国学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