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科研课题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军在鞍山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暨千山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军在鞍山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暨千山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培新书记、庚伟校长之邀,参加今天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千山文化研究座谈会。首先对“千山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对一直以来鞍山师范学院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服务鞍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由衷感谢。

刚才,金宝主任介绍了千山文化研究中心下一步重点工作打算,各位专家老师围绕千山文化研究进行了座谈发言,培新书记也作了讲话,我听了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

一、深层挖掘千山文化内涵,赋能千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来鞍山工作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三个多月。前不久我专门去了几趟千山,重要的景区基本上都转到了。金宝主任、张士尊教授、崔全顺教授和在座的几位专家还专程陪我考察了一次千山,还到黄金鹏教授的被誉为东北第一柴烧窑的“陶源谷”进行了学习考察,一路上各位专家为千山文化、千山景区旅游提出了极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收获颇丰。之所以连续几次到千山调研,就是想置身其中,深入地了解千山和千山文化,研究破解后疫情时代千山景区如何破局出圈,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千山不是没有文化啊,千山实在是太有文化了!

千山素有“南海八千路 辽东第一山”的美誉,两千年以来就是关外名山,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千山文化。峰奇、石奇、松奇是千山之奇,峰峦、岩松、古庙、梨花构成干山四大著名景观。千山共有名胜古迹、景观等400余处,千山古庙有“五大禅林”“八观”“九宫”“十二茅庵”之称,是儒释道圣地,拥有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天成弥勒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千山寺庙音乐(佛道教音乐)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地区交流演出。千山曾是关东才子王尔烈少年读书的地方,也是电视剧《古刹钟声》《红楼梦》的拍摄地。千山景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标准的十倍,是辽宁省目前唯一获 “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说到梨花,明朝以来,千山梨花就是一大景观。千山目前大约有梨树2万余株,分布于大小谷壑中,每逢梨花盛开的五月,南、中、北沟,漫山遍壑一片雪白,清香袭人。清道光年间诗人刘杞在《梨花岩》一诗中写道:“万树梨花拥玉壶,梵王宫畔醉醍醐。定如我佛怜诗客,不许诸僧侮酒徒。蝶影参差当宴舞,鸟声清脆隔林呼。仙岩一赏繁华梦,香雪茫茫海上无。”这诗多有意境啊,这是千山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另外,龙泉寺有“石径梨花”,景致极妙。每年五月,梨花盛开之际,踏着飘落在石径上的梨花瓣,携着佳人眷侣徜徉这龙泉美景,别有一番情趣。1990年5月,鞍山市政府在千山举办首次梨花节,至今已有30多年了,已成千山的一张文化名片,然后,今天的梨花节又继承了哪些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呢?需要深挖,值得思考。

说到天成弥勒大佛,是千山景区最著名景观之一,它的出现,据说震惊海内外宗教界,尤其在佛教界引起了权威人士、佛教高层人物的关注和指导。千山由于这尊大石佛的出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看过大佛和佛光出现的照片后,曾说“这里是继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之后而成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圣地,未来佛的道场就在千山。”这是千山最宝贵的宗教文化资源,我们又是如何开发利用的呢?需要深挖、值得思考。

说到千山故事传说,有汉代丁令威驾鹤成仙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传说中排在一流的位置,留下了仙人台这一千山第一景观,还有《千朵莲花山的传说》《积翠仙子的传说》等等,脍炙人口、传诵千百年至今;说到诗文、楹联、摩崖石刻,更是内涵丰富,堪称历史赋予千山的翰墨瑰宝、人文瑰宝。据统计,历代咏千山的诗词多达3000余首,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于四月二十一日,在细雨蒙蒙中,携文武百官游览了千山,并留下了《入千山》《祖越寺》《龙泉寺》三首诗。乾隆皇帝也很想游千山,但到沈阳后几次都未能成行,却也写了《望千山》《欲游千山复不果》《寄题千山》三首诗。千山楹联名联叠出,脍炙人口,明清以来千山寺庙宫观楹柱上所遗留的楹联作品达200余副,加上民国以来和当代名流学者、各界人士撰写的楹联,总计达1000余副。千山摩崖石刻多达约500多处,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人文瑰宝来讲千山故事、鞍山故事的呢?比如:苏州的寒山寺,“叶落乌啼霜满天,江灯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诗成就了一个百年文化旅游名胜。我们是否也可以从千山诗文、故事传说中找到助推千山旅游的营销“爆点”呢?这些都需要深挖,值得思考。

我说这些,就是想说千山不仅景色优美,不逊于关内的名山大川,文化元素也同样丰富多彩,有资格、有底气代表东北,不愧被称为“东北明珠”。不过话又说回来,千山有这么丰富的自然景色和文化底蕴,按理应成为文化旅游名山,成为鞍山乃至辽宁值得自豪的文化名片。可事实上,不光外地人对千山知之甚少,连鞍山本地人提起千山,特别是千山文化知道的也不多,尤其是年轻人,千山视乎只是个地名而已。普遍认为千山旅游没搞好,千山没文化。拿我自己做个例子,我上次来千山是35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再就是到鞍山工作以后。做为省内人35年只来过那么一次,说明千山的吸引力不够,不是千山自身没有吸引力,归根到底就是千山没有打好“文化牌”,千山文化没有挖掘好、利用好、传播好,千山没有包装好、营销好,故事没有讲好。

今天,鞍山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各位专家老师齐聚一堂,围绕千山文化座谈研讨,为鞍山文旅融合发展出招摆步、出谋划策,可谓是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意义深远。为什么这么说呢?伴随着全市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的召开,鞍山全面吹响了文旅产业振兴发展的号角。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千山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需要我们大力挖掘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大力挖掘千山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鞍山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是千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的时代课题。

希望研究中心的成立不负时代所望,围绕千山,放眼全国,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优势,组织省内乃至国内专家学者合力挖掘、弘扬、传播千山文化,为推动鞍山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多出实招、妙招、绝招,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把握趋势、正视问题,打好“三张牌”、做好“三篇大文章”。刚才各位专家老师围绕千山文化、千山文旅谈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很有价值。今天千山风景区管委会士君主任、旅游集团总经理许诺也都来了,相信你们跟我一下,都很有收获。你们要把今天的研讨成果和思想转化为推动千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和动能,要落实好省市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千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正视问题,清醒地看到千山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利用不够、体验式大型旅游项目缺乏、旅游配套设施较少、包装宣传不到位等短板和不足,不能总盯着“门票经济”打小算盘,要从传统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以新理念新思维来谋划推动千山文旅产业大发展、快发展,打好“三张牌”、做好“三篇大文章”。

一是打好“资源牌”,做好文化挖掘大文章。刚才各位老师座谈发言时也都提到了,千山有那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打好资源牌,深度发掘千山历史遗址、遗迹、文物、故事传说等,用现代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去包装策划文旅项目、文旅产品,打造彰显鞍山地域特色的高质量文旅IP。有的老师建议要建立“中国红楼梦学会鞍山分会”,形成“红学研究”的“千山流派”,提法很好,但要有权威红学专家、学者及学术活动做支撑,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喊口号,要做就做实,做出成效,要赋能千山文旅产业发展。还有建议把千山打造成影响世界的东方哲学名山,想法都很好,千山文化研究中心都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地研究论证。

金宝主任建议举办“千山杯”诗词楹联全国大赛,这个想法很好。我建议千山文化研究中心要做个课题,深入挖掘千山古诗词楹联文化,讲好古诗词楹联中的千山故事,继承弘扬优秀传统诗词楹联文化,立足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属于千山的诗词楹联文化。昆明大观楼很有名,很大程度上是靠一首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对联成为名胜的。很多人就是为了亲眼看“天下第一长联”非要到昆明大观楼的,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听说,金宝主任也写了一幅千山长联,比昆明大观楼长联还长,希望也能成为千山文化旅游的招牌。

十一假期,我陪忠昆书记到沈阳考察了红梅文创园、1905文创园、奉天巷、东贸库文化中心等项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些项目都是立足本地资源,结合原有建筑特点,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解读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多元文化产业的形式,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成为具有沈阳地域特色的新地标。我们要很好地借鉴学习,要把握好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深挖文旅资源,加大文旅产品供给,延长文旅产业链条,千方百计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量,促进景区的二次消费,要从走马观花式旅游向注重体验式转型。

二是打好“融合牌”,做好新型业态大文章。文旅产业涵盖的领域很广,“文旅+”蕴藏的商机非常多。比如,文旅+影视,赵本山拍摄电视剧《乡村爱情》,把铁岭开原象牙山旅游炒火了。我们能不能也结合千山风景区发展鞍山的影视产业呢?比如,文旅+艺术,深圳布吉镇大芬村通过发展油画复制产业,从一个300人的小村庄变成了聚集上万名画师的中国油画第一村、全球最大油画商品聚集地,每年油画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我们能不能也把千山周边闲置的场地利用起来,发展类似的文旅艺术产业?

刚才有的专家提到要举办“千山国际写生双年展”,让全世界画家齐聚千山,用画笔描绘千山,传播大美千山,在千山建艺术馆,把围绕千山的书画、影视、文学、雕塑、摄影等都摆上挂上,让广大游客感受到文化名山的熏陶。这个想法非常好。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要多考察、多研究、多策划。要大胆探索“音乐+文旅”发展模式,策划举办“千山音乐节”。刚才有的老师提到要围绕千山创作歌曲、实景剧,哪怕是写一首精品歌曲能唱红千山就行。我记得八九十年代有一首电视剧主题歌《木鱼石的传说》当时就非常流行,影响很大,至今念念不忘。希望我们的艺术家们能饱含深情,再创作一首像《木鱼石传说》一样的音乐作品,用音乐为千山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发挥景区山的优势,融合鞍山全域文旅资源,积极引进冰雪旅游项目,发展冰雪+温泉、冰雪+餐饮、冰雪+民宿等新型业态,加强宣传策划,全媒体矩阵、全网推出“冬季到千山来看雪”文旅IP,打造千山冬季旅游品牌。特别是要把握住辽宁承办2028年全国冬运会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冰雪经济。

谈到“融合”的问题,这里多说几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谈到“两个结合”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时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理是一样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是物理反应,更要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两张皮”,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真正的融合。

三是打好“整合牌”,做好景区提质升级大文章。前段时间到千山调研,我们有个共识就是不仅是文化资源挖掘深度、力度不够,而且硬件设施同样亟需提质升级。千山作为鞍山唯一一个5A级景区,要牵头研究整合本地特色景区、景点和文旅资源,加强合作,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在打造吃、住、游、购、娱一体化的四季游、全域游产业链条上功夫、做文章。要以“文旅+”、“+文旅”为主线,借助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把水引入千山,形成山水景观,要开发建设小剧场,把评书、皮影等非遗表演与千山旅游结合起来,增强游客参与性和沉浸式体验。要研究借鉴无人机表演的成功经验,在景区上空定时进行表演,呈现“现代钢都、秀美鞍山”的美好画卷,既充分利用景区空间,又丰富景区新业态,让游客来了留得住、走了记得住。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加大停车场、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景区智慧旅游示范工程,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的旅游体验和贴心服务,让游客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满足感,激发“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让千山成为游客“很想来”、“来了还想再来”的旅游目的地。

还有,上次我到黄金鹏教授的陶源谷调研时提过,千山风景区和鞍山师范学院能不能研究把窑场或店场、艺术研发中心搬到鞍山境内千山周边,丰富千山文化旅游业态和旅游品位,促进景区提质升级。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鞍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如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了重要课题。鞍山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一直以来都以服务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为宗旨,做了突出的贡献。要顺应当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强化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千山文化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围绕鞍山文旅产业经常性举办研讨会等活动,共同合作开发文旅创意产品,为鞍山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不断提升服务鞍山文旅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树立“寓地方文化于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趋势,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完善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鞍山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校内外多元互动对接的教学新模式,构建并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元一体化的教学新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地方文化类课程,通过将地方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鞍山历史、传统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与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合作,举办文化展览、主题讲座、艺术表演等,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将鞍山地域文化根植学生的心灵。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依托鞍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教学实践基地。这就可以跟千山景区合作,景区要给予免票或优惠政策的支持,学校组织学生有计划分批次到到千山进行考察、学习、参观、研学,让来鞍师上学的孩子都能受到鞍山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让他们通过千山记住鞍山、留恋鞍山,在鞍师留下故事,若干年后带着家人常回鞍山。这都是未来激活鞍山文旅产业发展的潜在资源,是源动力、新动能。从这个角度来说,鞍山师范学院要思考一项新的文旅课题,就是如何将鞍山地域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留下鞍山美好记忆,打好感情牌,吸引学生们毕业后常回鞍山,为促进鞍山文旅市场消费做贡献。

最后,愿鞍山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为鞍山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各位专家老师身体健康、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