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辉千山文化研究中心成`发言稿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05
关于恢复举办“千山书荟”的建议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鞍山师范学院千山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我们长期关注并从事鞍山地域文化研究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有责任为鞍山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及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所以,借今天中心成立之机再次倡议恢复举办“千山书荟”,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千山书荟”缘起与影响
“千山书荟”是1986年由时任鞍山市曲艺团团长的刘兰芳先生发起,是全国首个南北评书评话艺术交流、理论研讨的专业性曲艺盛会,当时,文化部、文化厅、省委宣传部、中国曲协、辽宁省曲协领导纷纷参会,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省市、地区参与,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连丽如等曲艺名家悉数登台献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艺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与地方媒体争相报道书荟盛况。“千山书荟”虽然仅举办两届,但是对中国评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鞍山“评书之乡”的美名也传遍大江南北。
恢复举办“千山书荟”可行性在哪里?
第一,曲艺文化是鞍山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有大师、有作品、有成果、有基础、有受众、有市场、有全国影响力,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这样的地域特色文化应该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第二,有刘兰芳先生的大力支持
与刘兰芳相识多年,先生有着深厚的家乡情怀,始终关注家乡曲艺文化发展。先生现在担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在全国文艺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兰芳先生就是鞍山评书的形象代言,是鞍山城市文化的形象大使(辽阳抢先抓早),所以我们要从快、高效的挖掘这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在刘兰芳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倡议下,恢复举办“千山书荟”,实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再塑“评书之乡”新形象。
第三,鞍山有独特的曲艺资源
(1)鞍山之所以被誉为“评书之乡”,是因为鞍山是一个盛产曲艺家的城市,鞍山评书在全国曲艺界有着特殊的地位,“一荣独秀 三芳争艳”早已被曲艺界传为佳话,刘兰芳、单田芳一座城市诞生两位评书大师同时绽放中国曲坛数十载,这在中国曲艺史上是难得一见的,还有杨田荣、王平、龚宝生、叶景林等曲艺名家,鞍山曲艺文化的底色厚重而独特。
(2)鞍山曾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这一殊荣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曲艺之乡是中国曲协为表彰具有曲艺传统,为曲艺繁荣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县区而设立的国家级荣誉,包括:曲艺之乡、青少年曲艺教育基地、培训基地。2013年铁东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被中国曲协授予“全国青少年曲艺艺术教育基地”,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青少年曲艺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曲艺之乡”是同等荣誉,说明鞍山青少年曲艺人才培养及传承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铁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也曾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上摘金夺银,并向全国介绍成功经验。如果我们以青少年曲艺教育基地为基础,与“千山书荟”形成合力,进一步争创“中国曲艺名城”,将曲艺文化塑造成鞍山标志性文化符号,必将对鞍山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高校曲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优势明显
鞍山师范学院刘兰芳艺术研究心由刘兰芳艺术馆、刘兰芳艺术研究所、兰芳书场三部分构成,涵盖展览展示、艺术研究、艺术创作等功能,我们正将多年来散落民间的鞍山曲艺文化的宝贵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与溯源,为鞍山曲艺撰书立史,为鞍山曲艺发展历程留下宝贵的文化史料。
在曲艺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为鞍师大学生曲艺团量身打造曲艺作品,参加并承办辽宁省大学生曲艺节。现正与音乐学院酝酿实施“曲艺进校园 东北大鼓进课堂”的大学生曲艺人才培养计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鞍山曲艺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举办“千山书荟”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上可实现双赢
1.经济效益显而易见。第三届“千山书荟”的举办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曲艺界的大事件,必将得到中国曲协、省曲协、各地市曲协及艺术家、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激活千山旅游市场,带动旅游产业链发展,催生旅游产业新业态,拉动旅游经济是必然结果。
2.社会效益凸显
(1)对鞍山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现代城市形象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评书之乡”已经是过去时,现在很少有人提及,年青一代更是一无所知。恢复“千山书荟”争创“中国曲艺名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文化使命,是鞍山曲艺文化赓续迭代发展的需要,未来曲艺必将成为这座城市标志性的文化灵魂。
谢谢!